2018年鋰電池十大新聞:格局變數多 中國勢頭最猛
2018年,不管是在世界汽車產業變革史上,還是在中國新一輪產業變革中,注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這一年,日益開放的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新能源產業重磅政策,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了深刻影響,跨國車企積極迎合中國電動汽車浪潮。打破原有的汽車產業格局,新能源汽車正成為中國車企向上突圍的契機。此外,全球動力電池產業中日韓三足鼎立的格局日益穩固,隨著規模效應和技術進步的持續提升,中國企業在全球車載電池市場占據了六成以上份額。
這一年,松下、LG、三星、SK等日韓企業,瞄準中國新能源補貼結束期,攜巨資殺“回馬槍”,重新進軍中國市場,讓自主品牌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。備受關注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也正式敲定,預計明年下半年部分投產。此外,特斯拉“私有化風波”也已塵埃落定,馬斯克被迫辭去董事長職務。在外資加速在華布局的同時:中國企業“出海”的步伐也在加快。憑借電池起家的比亞迪,其新能源汽車產品已遍布50余個國家和地區、200多個城市;自從今年3月拿下德國汽車制造商大眾集團500億歐元電池采購訂單大頭后,寧德時代正式宣布將在歐洲建廠,并不斷收獲新的跨國車企客戶。
這一年,鈷、鋰資源價格雖然大幅下調,但在新能源汽車、儲能領域中長期的巨量需求預期下,從正極材料企業到車企、電池企業,對于礦產資源博弈仍在不斷升級。與此同時,鈷鋰顯著的供過于求時點開始來臨,碳酸鋰價格被腰斬,鈷價也跌去三成。
這一年,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拉動國內車市增速和增量核心動力,私人消費市場開始打開,市場對于低成本、高能量密度、高安全性、耐用性好的動力電池需求大幅提升,對于電池新技術的熱情高漲。從市場熱度來看,高鎳電池、燃料電池、石墨烯、固態電池都是值得期待的電池技術路線。
這一年,中國將出現28年來即1990年以來的首次車市負增長。而國際市場,通用、福特、FCA等巨頭頻現的“裁員潮”。汽車產業已經到了必須變革的時候,電動化、智能化、輕量化、共享化已成為共識,其中,“新能源+智能化”勢頭強勁。與此同時,隨著汽車電動化的不斷推進,動力電池報廢高峰已至,根據EVTank研究數據顯示,僅就中國而言,動力電池回收量預計在2022年將達到42.2萬噸,梯次利用和回收拆解市場規模將達到131億元。
這一年,一年一度的全球電池行業盛會——第6屆中國(青島)鋰電新能源產業國際高峰論壇(ABEC 2018,鋰電“達沃斯”)在中國青島隆重舉行。ABEC是立足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行業發展的國際級、行業性高端品牌論壇,正努力發展成為一個世界頂尖技術和市場應用交流峰會和資源平臺。本屆論壇,來自中國、俄羅斯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嘉賓高密度解讀了行業熱點話題,共同討論在深度洗牌與開放大勢下,新能源電池產業未來的發展路徑。